3月21日下午,执教了第四册(下)第二学程第1课《活板》,一节课70分钟,中间出了点小状况,最后一篇《国子监》没来得及进行。 回顾整堂课,首先感觉到的是整堂课的纪律比之前几节课都好了很多,学生对大语文课的兴趣也是递增,因为是占用的社团时间,所以一开始很多孩子都不乐意,而现在,他们会主动问:“老师,今天上龙之门大语文吗?”可见,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需要一个过程。之前几节课的听课状态很是懒散,尤其是后面几个同学,因为是合班上课,免不了新鲜,和同学偷偷聊天,每次都是讲一会课维持一会纪律,进行完教学任务很难,今天,感觉轻松很多。 教授第一篇《活板》,学生听得都很专心,对活字印刷只是听说,但具体过程不了解,特别是看完视频之后,几个孩子说的非常好,能体会到古人的智慧,也能体会到印刷给文化传播带来的巨大推动。开火车读课文的时候,一些生字没有掌握,总是读错,比如“炀”“砥”,应该在第一遍范读的时候再次提醒标上读音,习惯不好。翻译课文很通畅,虽然没有很准确但是意思都对,这个环节用时过长,而且感觉“毛毛虫”的画笔不太好画,没说一句需要重新选颜色,有点复杂,最后画完之后,形成了一条“毛毛虫”的视觉感。另外有一个问题,“以松脂、蜡和纸灰之类冒之”中“和”是不是作动词“掺和,搅拌”用,如果学生质疑读“hé”,当连词用,是不是也可以?最后挖空背诵时基本上能通下来,但是还是不够顺畅,所以打算在早读课时再让他们背一背。讲完第一课用时将近一个小时,后边的《国子监》只是粗略读了读监生们的日常学习。总之,这篇讲述中国文化的课程还是很吸引学生的,所以有时候我也能清楚的知道,社团课给他们带来的是一时的快乐与开心,阅读课给他们带来的则是新鲜的持久的新知识。(四年级孟宵)
|